近年来,随着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各种自媒体大行其道,“新闻”的门槛一再被降低,各种热梗、热搜动辄挑动网民的神经,制造出一批批所谓“新闻”。舆论场越光怪陆离,就越凸显严肃新闻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评论历来是引导舆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之一。
评论,是对当前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是用正确的道理来说服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样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
安徽新闻网作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官方网站,从创立之初,就将评论栏目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网站推出了大量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网评作品,持之以恒加强舆论引导,努力做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一、有力度,抓网评栏目建设, 加强舆论引导
安徽新闻网于2018年10月正式上线,评论栏目于次年2月正式推出。目前,安徽新闻网评论板块已初步形成以宛言、徽评、江淮微评、思想周刊等栏目为主的格局。
就栏目而言,“宛言”更关注大时局、大事件,作为省委网信办指导的重点评论栏目,“宛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眼重大宣传主题和热点,组织骨干评论员进行解读式、跟进式评论,致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产品。
与“宛言”相比,“徽评”的议题更偏民生。重要节点、舆论热点、民生话题都在选题范围之内,评论“切口”相对更小,更具体,发声也更快。
“江淮微评”栏目的文章短小精悍,主要瞄准社会热点,以精炼的文字、犀利的语言针砭时弊、直抵人心。“思想周刊”原为安徽日报理论评论栏目,依托安徽日报理论部、评论部言论原创团队精干力量,同步推送安徽日报当期理论、评论稿件,是安徽新闻网评论板块建设之初的“定海神针”。
几年来,安徽新闻网网评栏目逐渐呈现出自己的特色,2020年度,“徽评”荣获安徽新闻奖名栏目二等奖。目前,“徽评”已成为中央网信办“地评线”联盟成员、安徽省新闻评论名栏目,是我省宣传思想战线的主流网络评论阵地。
随着评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徽评”的发稿量与日俱增。2023年下半年,徽评栏目升级为二级页面,将网站各个评论栏目进行了优化和集纳,并引入“安徽时评”栏目,增设“漫评”栏目,谋划推出短平快的可视化评论作品。其中,“安徽时评”于2023年11月30日与网民见面,该栏目集纳在更新后的徽评页面中,让安徽新闻网评论板块内容更加丰富。
二、有高度,坚持主流发声,守好舆论阵地
安徽新闻网每遇大事和重要节点及时发声,积极开展网上评论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围绕各类重大新闻事件和网络热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解析、评论,发出安徽好声音,守好舆论阵地。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给江淮儿女以巨大的鼓舞鞭策。安徽新闻网组织骨干评论员迅速推出《宛言:读懂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宛言:沐浴“习习”春风 交出“皖美”答卷》《宛言:多些“泥土味”,让思想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等数篇高质量评论稿件,受到网友好评。
每年的省两会、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安徽新闻网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不断推出优秀的网评作品,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如《“三大通道”的“通”与“道”》(2019年)《稳住经济基本盘不动摇》(2020年)《聆听春天的“交响”》(2021年)《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2022年)《共赴“春天之约”,唱响“安徽之声”》(2023年)……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安徽入列!安徽新闻网随即推出《扬皖所长,驶入长三角一体化“快车道”》《安徽拥抱长三角的“共赢之道”》等数篇评论,为安徽抓住了机遇而欢呼,更为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之际, 安徽等“四地联考”交出一份亮眼的融合发展优异答卷。安徽新闻网又推出了《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答卷”》《潮涌长三角 江淮舞新姿》等一批优质稿件,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三、有温度,紧扣热点发声,传播正能量
2022年,北京冬奥会隆重举行,安徽新闻网组织评论员力量,全程关注赛事进程,先后推出《徽评:从春天出发,我们“一起向未来”》《读懂“一鸽都不能少”的深刻内涵》《践行奥运精神 享受运动之美》等评论。尤其是《读懂“一鸽都不能少”的深刻内涵》一文,作者开篇一句:最是温情荡涤人心,然后层层深入,解析“一鸽都不能少”折射出的中国情怀、中国担当、中国风采,读来让人心情澎湃。
《“双减”之后的首个中考 命题值得期待》《“减负15条”是针对学生的暖心之举》《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教材刻不容缓》《以平常心看待“国考热”》……热点在哪里,安徽新闻网的评论就关注到哪里。每一次热点关注的背后,都试图通过更深入的解读和客观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热点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通过热点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帮助塑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有深度,主动设置议题,打造拳头产品
除了对各类热点话题的关注,安徽新闻网还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在重大宣传节点时组织选题策划,以系列评论的形式,打造拳头产品。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安徽新闻网策划了“永远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评论,推出80多篇相关稿件,如《百年大党恰“少年” 激扬奋进新征程》《树立正确党史观 汲取智慧与力量》《以实事解民忧 以实效聚民心》等。
2022年,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安徽新闻网徽评栏目推出了特别策划——“安徽红色精神系列”评论,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信仰之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该系列共推出44篇作品,其中的多篇稿件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网站还专门策划推出了专题页面,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了各方的积极评价和表扬。
2023年,安徽新闻网推出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百人谈”“徽风皖韵看江淮”系列原创评论。其中“徽风皖韵看江淮”系列评论共推出16篇,在安徽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的当下,起到了非常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五、进一步做好党报网站评论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文风建设,让评论更接地气,提升吸引力
一篇优秀的网络评论,一定要与时代同行,去掉口号式的说理,善于学会“网言网语”,让读者看得亲切,读得明白,听得进去,才能留住更多关注、赢得读者认同。
(二)重视评论员队伍建设,发掘更多年轻力量
依托安徽日报、集团系列报刊、社会优质评论力量,安徽新闻网在成立之初就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原创评论员队伍,随着板块内容的不断丰富,评论创作队伍也日益壮大。随着网站的发展,评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尤其是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年龄分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年轻网民占比巨大。这也提醒我们,评论员队伍也亟需吸纳更多的年轻力量,用年轻人吸引年轻人,从而创作出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三)尝试更多表达方式,评论不能局限于文字
当前,安徽新闻网的理论评论多为文字类,在2023年的改版中,新增了“漫评”板块,“安徽时评”也在尝试推出视频评论,而在全国的很多媒体中,已经开发了更多的表达方式,比如提供音频、长图、H5等,在新媒体时代,更多的表达方式有助于读者迅速理解信息,这一点,安徽新闻网也正在积极探索。■
(作者单位:安徽新闻网)
本文刊登于《新闻世界》2024年第4期
原标题:《用高质量评论壮大主流舆论——安徽新闻网网络评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