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智时代浪潮下,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显著改变了传统新闻业的生产流程、呈现形态以及内容分发方式,为新闻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学者彭兰曾提出,智能化技术将为媒体领域带来全新的革命,技术的赋能将催生新的生产力。因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正是推动数据新闻发展的关键力量。“澎湃美数课”栏目作为我国数据新闻报道的典范,其团队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极大地创新并丰富了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赋予了数据新闻新的生命力。
一、数据新闻及“澎湃美数课”的发展现状
数据新闻已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媒体中引起广泛关注。从理论上看,数据新闻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报道等概念存在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国内学者方洁、颜冬在对比了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后得出:数据新闻不仅代表了新闻发展的一种新形态,而且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和广泛。方洁将数据新闻定义为一种应用计算机程序对事实材料和统计资料进行采集、分析和呈现的量化报道方式。早期的数据新闻主要依赖于简单的数据表格和图表来呈现数据,而现在的数据新闻则更加注重数据的可视化和交互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数据新闻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数据,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澎湃美数课”为澎湃新闻旗下的数据新闻栏目,自2014年7月诞生以来,一直坚守着“数字是骨骼,设计是灵魂;与新闻相关,又与新闻无关”的原则。栏目专注于数据新闻和解释性报道,其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信息图表、数据可视化、交互式页面、动态视频以及三维动画等。“澎湃美数课”的数据新闻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首先,得益于其专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编辑团队,该专栏在数据新闻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各个环节均表现出色;其次,编辑部持续探索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的表达方式,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中,为数据新闻报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澎湃美数课”数据新闻呈现的创新实践
在技术驱动下,数据新闻呈现出了新的样态,具体表现为数据新闻选题上更具接近性、数据新闻应用上更具交互性、多技术融合升级用户阅读体验以及AI辅助拓展数据新闻报道边界。这些新样态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也反映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澎湃美数课”栏目正是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巧妙运用多种数据新闻表现形式,创作出了众多优秀数据新闻作品。
(一)摄影测量:拉近数据新闻选题距离
摄影测量技术,是通过摄影设备来捕捉物理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数学算法等技术的结合,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精确的三维空间数据。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考古、地图绘制和其他领域。在摄影测量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精确捕捉图像中的元素,并确保这些元素在空间位置上与实际物理对象保持高度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摄影测量涉及了多个关键步骤,包括曝光控制、图像校正、图像合成以及变形控制等。这些步骤旨在确保图像数据的高质量和准确性,为后续的三维模型重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澎湃美数课”2022年发布的《我们从3万张照片里,找到了上海最出片的打卡角度》中,摄影测量技术得到了创新应用。该作品通过分析3万张网红图片的数据,逆向推导大众最常选择的拍照角度。编辑部在采访中表示:“选题的背景是,我们想做一个关于网红景点打卡拍摄角度的选题,以上海武康大楼为例,它有悠久的历史,是上海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我们通过这个地点的景点照片,结合一个叫Capturing Reality的软件将这些照片还原在一个空间里,这样就可以在空间里看到不同的照片排列的位置,也可以知道大众打卡这个照片的位置和角度,可以说是以技术的逆向思路去完成了一篇稿子。”文章以打破时间界限的“对话”方式,展现了用户与城市之间的故事,从而在内容上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二)动作捕捉:革新数据新闻互动体验
动作捕捉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涵盖计算机图形学、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尖端技术,其核心功能在于精准捕捉演员或虚拟角色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与表情。这项技术通过精确地驱动动画模型,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从而达到与真人表演相似的效果。此技术通过精准操控动画模型,模拟出与真人表演相仿的动态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动画、游戏及医疗等多个领域。当前市场上,光学捕捉技术尤为盛行,它依赖光电设备监测目标对象的身体关键部位,以达成对动作的精确捕捉。
2024年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项目迎来奥运首秀,“澎湃美数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热点话题,旨在为公众解读并带来有关霹雳舞的体验。为此,栏目邀请了霹雳舞专家胡俊,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将其经典舞姿转化为栩栩如生的3D卡通舞者形象。最后,“澎湃美数课”成功推出了一款名为《挑战!霹雳舞王》的新闻游戏,用户使用手指便能跳霹雳舞。游戏设有三关,每关以不同的霹雳舞动作为主题。用户可通过点击、拖拽、长按等互动方式,引导3D角色展现大地板(Power-move)、定格(Freeze)、排腿(Footwork)等霹雳舞的经典动作,在音乐的律动与视觉的呈现中,体验霹雳舞的魅力。在这个作品中用户能够自主探索,获取新闻信息,而非单纯依赖记者编辑的叙述。此外,游戏还设置了多样化的成就海报,供用户解锁,以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方式传递新闻内容。
(三)技术融合:深化数据新闻阅读感受
数据新闻制作中,技术的使用核心始终聚焦于内容的精准表达和可视化呈现,这样不仅优化了信息的可读性,还深化了内容的传播层次。“澎湃美数课”团队的记者通过巧妙融合多种技术,并精确平衡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联,展现了其独特的专业素养。这一做法使得编辑部在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时更为高效,同时确保了观众在接收高质量内容时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
奥运场馆的变迁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水立方,到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冰立方,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奥运场馆的迭代更新,更承载着奥林匹克梦想的传承与延续。“澎湃美数课”以“水立方”的改造为线索,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别样的水冰转换的故事。作品《冰与水之舞:水冰立方变奏曲》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双向阅读交互设计,正向滑动呈现水转冰的壮丽过程,反向滑动则揭示冰转水的精妙转变。该作品虽以文字为主导,但巧妙地融入了数据调查、延时摄影、3D动画和文字标注等多重元素,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而且通过多维度的视觉表达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的阅读感受。
(四)AI赋能:延伸数据新闻报道边界
AI绘画是一种结合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创作形式,借助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模仿人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学习并掌握其独特的绘画技巧与审美特征。当用户提出具体指令时,如想要一幅风景画、肖像画或是抽象图形等,AI能够迅速响应并生成相应的图画。
“澎湃美数课”在微信公众号封面和Banner图的制作中积极应用AI绘画技术,并在文章末尾附上AI绘制封面的提示词。此外,AI绘画还拓展了数据新闻报道的选题以及呈现形式。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例,“澎湃美数课”运用了Midjourney和Adobe Firefly制作了一组主题为《假如名画有续集》的环保系列海报,应用AI画画技术用“名画新解”的方式,为大家带来“名画+环保”的新解读。以维米尔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例,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平面持续上升,低地国家荷兰警告称:若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少,其海岸的海平面本世纪会上升至少1.2米。因此维米尔不搬家的话,他的模特或许就要泡在海里。海报还解读了文森特·梵高的《星空》、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等作品,极具创意性,为数据报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澎湃美数课”通过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三维动画、AI绘画等技术,使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生动的阅读体验。
三、“澎湃美数课”栏目的提升路径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大创新,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信息。然而,在其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交互可视化技术在移动端的适应性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数据新闻的解读需要较高的技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数据新闻在追求客观数据展示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传统新闻所承载的人文关怀的冲突等。未来,我们应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新闻生产理念,并不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之道,以期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实现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更大价值。
(一)拓展数据新闻选题空间,提升报道深度
在当前媒体融合转型的背景下,澎湃数据新闻主编吕妍认为:“真正发展到最后,还是要寻求数据驱动报道和调查性数据新闻,才能够在整个媒体机构里面站住脚。”学者白红义在与数据新闻编辑的访谈中,揭示了行业对于融合型调查数据新闻的构想。这一构想并非摒弃数据新闻的独特性,而是通过吸纳传统手段,拓展数据应用的场景,进而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深入调查。
在数智化时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AI领域的进展。澎湃新闻创建了“对齐Lab”专栏,该专栏通过深度解析性报道,结合先进技术、报道策略与解读技巧,引导用户深入了解AI,甚至参与其发展过程中,共同探讨先进技术如何助力新闻制作,并推动新闻生产的智能化发展。“美数课”栏目可与“对齐Lab”相结合,在AI选题上寻求拓展但保持差异,运用AI技术丰富数据新闻报道的内容,并巧妙平衡调查型与常规型数据新闻的比重,以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二)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
数据新闻,作为技术与媒体融合的典范,在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后,从短视频、动漫演进至H5形式,彰显了多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展望未来,在5G、人工智能(AI)、VR/AR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交互性可视化将成为数据新闻发展的核心焦点,以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在一次演讲中强调、“AI时代已经到来,与其要躲要逃,我们不如更加主动地去拥抱AI的挑战,并转化为我们的优势。”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在内容流通等多个环节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技术不仅将优化新闻的分发策略,还将推动数据视频化和新闻产品的个性化交互体验。
(三)遵循知识型新闻理念引导数据新闻发展
在过往的历程中,新闻虽不懈追求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但在激发民众热情、增强受众的参与意识方面,其成效却显得颇为有限。托马斯·帕特森认为,这主要源于新闻行业的一种“刻意的短视原则”。以气候变暖的新闻报道为例,这类报道多聚焦于一系列的具体事件或现象描述,而未能呈现出全面、深入的社会回应。面对这种矛盾,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公众对这类知识性、科学性新闻的理解与参与,帕特森提出了知识型新闻的概念,旨在通过这一新的新闻形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暖等复杂社会问题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新闻知识性的体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以新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为报道内容,使受众在阅读、视听新闻的过程中学习和接受知识;二是在报道新闻时,由于阐释某些事实或深化主题的需要而配以知识性的背景材料,使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在技术驱动下,可交互、可参与的数据新闻报道会吸引读者沉浸,帮助读者洞察新闻真相和引导其理性思考。
四、结 语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崛起正成为推动数据新闻报道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变革不仅引领新闻创作从文本向数据转变,更从多维角度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边界。“澎湃美数课”栏目正是这一趋势下的杰出代表,其报道不仅体现了对新闻数据的深度挖掘,更展示了数据新闻发展的新方向。展望未来,该栏目应继续沿着深度化、智能化、知识化的道路前行,不断提升内容创作的水平与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作者:毕秋敏,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媒体融合、数据新闻;葛桐序,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20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
本文刊登于《新闻世界》2025年第3期
原标题:《技术与内容耦合:数据新闻的创新实践——以“澎湃美数课”栏目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