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既是党对地方主流媒体的一次政治大考,也是党对地方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策划水平、媒体融合情况的大考。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天津主流媒体加强议题设置,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策划推出了一批重磅媒体产品,用地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不断转变传播理念,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形成了入眼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作为,更为地方媒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一、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赢得传播优势
天津主流媒体对党的二十大的系列报道,践行“四力”要求,展现了地方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担当与作为,呈现出策划早、亮点多、分量足、效果好,理论诠释与学习领会相结合、专家宣讲与基层实干相结合的优点。在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中,天津主流媒体紧扣报道主题主线,把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优势。
(一)紧扣主题主线,壮大舆论阵地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主流媒体提升传播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要全面动员、主动作为,使主题报道成为贯穿全年的系统性工程。在对党的二十大的系列报道中,天津主流媒体聚焦主题,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天津日报在二十大会前、会中、会后分别推出多个专版、专题报道,打好组合拳,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十大召开前夕,天津日报做好“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设立“欢度国庆节·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领航中国”“喜迎二十大·民生新账本”“二十大代表风采”等栏目,为盛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会中,天津日报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主线,共推出党的二十大相关主题专版92个,刊发稿件339篇,做到了规定动作及时准确、有声有色,自选动作规模空前、出彩出新,浓墨重彩地为党的二十大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会后,天津日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从2022年10月24日大会闭幕至年底,天津日报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相关专版37个、开设二十大常态化长期性固定专栏3个,刊发相关文字、图片新闻稿件405篇,时政、经济、评论、视觉、副刊、文化、出版等部门齐发力,报道规模和数量居于同级同类党报党刊前列,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强有力舆论支持。至今,北方网仍设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专栏专版,为壮大主流媒体舆论阵地持续发力。
(二)立足地方特色,提升报道质量地方主流媒体要做到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必须深耕地方特色内容,力求报道内容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同频,与基层工作实践合拍,用地方特色内容讲好故事,让新闻报道提质增效。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北方网开辟“二十大代表在基层”专栏,通过二十大代表下基层、讲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围绕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津云新媒体记者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足迹,对总书记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关心的事进行报道,刊发《现代都市化农业让这个村庄更美丽》《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的新故事》《自主创新!让“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领跑世界》《当助人为乐成为习惯,“志愿者精神”在这里传承》《百年接力棒正在新一代南开化学人手中传递》等稿件,从5个不同角度,用5个真实故事,深入挖掘天津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的鼓舞下,牢记嘱托,践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好生活所发生的新故事、取得的新成绩。为了配合报道,津云新媒体还特别推出海报作品《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生物科研、智慧码头、现代化农业,来看看他们的答卷》,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轻量化传播,受到受众欢迎。
二、以技术优势为依托,创新媒体表达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天津主流媒体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创新媒体表达形式,通过多媒体、跨平台等传播手段,提升了报道的传播效果。通过海报、短视频等轻量化传播形式,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内容,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从新闻内容生产到触达方式的破圈,最终实现主流媒体价值传播与用户价值获取的双赢。在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中,天津主流媒体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创新二十大报道,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可视化表达,生产出受众喜爱的媒体产品。津云新媒体2022年8月至10月期间,采写创作原创稿件和新媒体产品超过500篇(件);平台矩阵累计发布稿件产品4500余篇(件),总阅读量超过1.12亿;在微博平台开设10个话题词,网友留言超7000条,其中,话题#党的二十大新时代新征程#阅读量达1800万。
(一)注重可视化表达,实现内容表达破圈
天津主流媒体依托移动端,重视可视化表达,精心打造爆款融媒产品。津云新媒体在融媒作品生产中不断刷新表现形式,在党的二十大期间,以Vlog展现大会精彩现场,将戏曲形式、借喻手法运用其中,海报、读图、SVG交互、H5等形式轮番上阵,打造了一批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融媒体精品。天津广播推出“迎接二十大主播说十个维度”等系列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00万。为深度报道盛会,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部还创新性地推出了“云访谈”系列报道,在全国率先利用360度全虚拟演播室技术,对天津的二十大代表进行多视窗远程采访。从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等方面,先后邀请22位代表做客云访谈,分享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体会和收获,从具体实践角度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5篇“云访谈”报道形式新颖,深入浅出,寓理论阐释于具体实践之中,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24年,津云新媒体承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线上知识竞赛”活动,《奔跑新时代》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知识竞赛。以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展现天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的精气神。
(二)注重把握用户需求,实现触达方式破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目前,吸引和留住年轻用户已经成为摆在地方主流媒体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在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中,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部根据年轻用户需求,转变报道形式,以“接地气”“走基层”“变形式”来传播党的二十大内容,使二十大系列报道内容实现触达方式破圈。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部以天津卫视《天津新闻》为主阵地,策划推出了“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企业、社区、田间地头、码头、公园等,采访报道喜迎党的二十大活动情况,生动展示了海河儿女对盛会召开的热切期盼,受到用户关注和喜爱。
三、以一体化制作为重心,放大传播效能
提升重大主题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地方主流媒体必须强化一体化传播模式和全平台传播,深化互联互通,整合媒介资源,巧借外部力量,实现媒介融合从内部向对外开放式融合的转变,提升地方主流媒体覆盖面与影响力,增强报道效能,放大传播效应。
(一)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提升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津云新媒体是天津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新媒体资源,推动报视播网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的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津云已形成了由津云客户端、津抖云短视频客户端、万视达客户端,北方网、天津网、今晚网,津云系媒体号矩阵、海河MCN矩阵、津云号矩阵构成的“三端+三网+三矩阵”立体传播体系,总用户规模超过1.25亿。津云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数据智能产品体系,为内容工作者提供“策、采、编、审、发、评、馈”全流程产品。津云新媒体既是内容生产者,更是平台建设者。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津云新媒体平台对天津日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电视新闻部开设推出的专版专栏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推出“喜迎二十大”“二十大时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津沽大地上”“盛会零距离 津云记者报道党的二十大系列VLOG”等融媒产品,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分发,共聚焦点、各具特色”,显著提升了报道效果,并且扩大了影响范围。文艺频道推出的唱聊类音乐综艺栏目《青春有腔调》于2022年5月20日开播,该栏目从策划、调研到首期节目播出历时近一年,填补了文艺频道在自制音乐综艺栏目上的空白,更实现了海河传媒旗下声屏报网端媒体的深度融合。节目开播后与电台在播出时间上做到了无缝衔接,天津日报的文化版也开设了《青春有腔调》专栏,一个主题内容多次释放,从不同角度打造同一个IP项目,真正做到了电视、电台和纸媒的互联互通。
(二)把握省市县下好一盘棋,增强报道效能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把握省市县三级媒体下好一盘棋,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联动指挥体系作用,统一调度策划、统一分发推送、统一技术赋能,组织各级融媒体平台集中同步开设“喜迎二十大”“二十大时光”等专题专栏专页,统一抖音、微博话题,同频共振,互为一体、共同发声。《津彩行大运》采用“三维+视频+H5”以文字、图片、视频、航拍等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媒体形式主题报道,记者深入静海、西青、红桥、河北、南开、武清等运河沿线走访,以天津境内运河沿线的走势呈现各区乡镇街村的人文历史、非遗工匠、生态环保和高质量发展等亮点,立体、多元地宣传了天津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了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突出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党的二十大结束后,《天津新闻》立刻策划实施四组重点报道: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下,重点关注二十大代表返津后的实干担当;“重点项目推进进行时”以16个区为依托,由各区融媒体记者用行进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访各区在建或投产的重大项目,用一线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展现天津以实干拼搏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起,《天津新闻》又将镜头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社科界宣讲小分队、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代表以及“五老”“巾帼”等各类特色宣讲团,宣讲场景在拍摄中做到“七进”全覆盖,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11月21日,《天津新闻》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导向,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两新组织,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采访、纪录片的表现方式进行系列报道,宣传天津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事迹,形成强大的宣传报道声势。
(三)增加跨省媒体联动报道,提升媒体影响力
天津多家媒体与其他省市媒体进行合作,通过地方报道故事的“点”,反映全国性的“面”,让地域“独唱”转变为全国跨区域的“大合唱”。在北方网二十大专版专栏中,专门设有“贯彻二十大精神—各地学习”“二十大代表在基层—各地报道”两个部分,对全国各地二十大的典型事件进行报道。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还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特别制作了三集广播剧《昂拉升起不落的太阳》。同时,为给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卫视频道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媒体宣传思想阵地和意识形态阵地的作用和优势,播出全国各省市制作的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以及六集专题片《行进天津》等,由此可以看出,跨区域联动报道是重大主题报道新闻策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天津主流媒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宣传工作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刘晓翠,天津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吴文峰(通讯作者),天津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教研室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
本文刊登于《新闻世界》2025年第3期
原标题:《地方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路径探析——以天津主流媒体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