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分,春意萌动,气温回暖。安徽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出菇房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从菌棒中“探出头”的秀珍菇娇嫩新鲜,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在菌棒间穿梭采摘,一筐筐菌菇被迅速运往分拣区,随后统一装筐封箱,发往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芜湖等地。
“我们一期日产菌包4万袋,年产鲜菇3500吨以上,现在的秀珍菇根本不够卖。”正在查看秀珍菇采摘情况的公司总经理郭高亮,对于二期的产能不仅自豪,语气中的迫切更是溢于言表。
说起云菇二期的自动化生产线,郭高亮如数家珍。“云菇生物二期目前具备日产菌包15万袋的产能,相对于一期来说,不仅从拌料到制包到接种整个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出菇率也有明显的提升,目前我们的菌包已经销售到北京、天津、上海、江浙、四川等各地。”
菌种经过整条生产线60天的培育,就能成为优质的食用菌包。“我们的菌包实现了从制包、灭菌、接种到出菇的全程自动化、无菌化、智能化,大概4天就能发芽,第6天就能采摘,一个菌包一次采摘能达到6-7两左右,可实现日产食用菌菌包19万袋,年均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郭高亮说,正是因为菌包的转化率高,公司生产的菌包早已成为主力产品,不仅深受周边菇农青睐,更远销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地。
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相继获安徽省数字农业工厂、芜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芜湖市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等称号,生产的秀珍菇和香菇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机认证。
“目前我们正在与院、校合作,陆续开发新产品,为形成具有南陵特色的食药用菌发展之路贡献力量。”郭高亮说。
如今,南陵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荣获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小小的菌菇不仅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也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南陵模式”得到推广。同时推动数字化农业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多家企业获评省数字农业工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
南陵万泽微生物工程研究院和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样位于南陵县许镇镇。在这里,王承民院长正在带领研发人员聚焦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他们通过建立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研究种植业的微生物解决方案,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我现在正在对采集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鉴定后我们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培育24-48小时,将筛选好的菌种加入待改良的土壤当中,改良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将得到提升。”研发主管刘荣徽是这里的“大师兄”,在他旁边,多位研究员正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
该研究院以微生物菌种为核心,以“微生物+”产业化为发展定位,利用微生物与合成生物相关技术,研发出相应的技术产品。研究院目前共拥有10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32项,并且拥有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微生物菌种保藏库,保藏菌种高达16000多株。目前多项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在种植业、养殖业、环保业等领域已实现产业化。
据王承民院长介绍,研究院正在南陵县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进行使用微生物菌肥对水稻生长验证的示范试验,目前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品质更好。“微生物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现在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南陵大米也一直是南陵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将在改良土壤,提升大米的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利用微生物等先进技术为南陵水稻赋能。”
近年来,南陵多举措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现代农业基础。
“我们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种业大县’‘稻米大县’‘菌物大县’‘品牌大县’,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创新,不断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汪涓说。
